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  • A+
所属分类:数据分析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数据分析

  • 1、如何解决临时题述需求
  • 2、如何搞定BAT大厂的数据分析项目
    • 2.1 数据异常排查
  • 3、怎样才能更好地转型或成功跳槽
    • 3.1 对上节课三个问题进行解答
    • 3.2 日常工作分析
    • 3.3 转型四步法
  • 4、如何挑选适合项目场景的数据分析工具
    • 4.1 数据分析整体流程
    • 4.2 Excel常用操作
    • 4.3 SQL常用问题
    • 4.4 R语言以及python脚本案例
  • 5、多元思维模型:数据分析需要具备的四大能力
    • 5.1 背景
    • 5.2 中观能力
    • 5.3 微观能力
    • 5.4 宏观能力
  • 6、电商数据分析:京东App的详细产品分析
    • 6.1 如何看待京东App
    • 6.2 整体数据的分发效率
    • 6.3 漏斗分析
    • 6.4 新用户分析
  • 7、互联网金融:芝麻信用分的建模过程是怎么样的
    • 7.1 背景
    • 7.2 授信模型
    • 7.3 模型落地
  • 8、游戏:游戏行业的ROI和付费率是怎么算的
  • 9、销售:传统行业如何做好交易额提升
  • 10、指标体系搭建:指标体系的经典四步
    • 10.1 指标体系的定义以及选取原则
    • 10.2 建立指标体系的四个步骤
    • 10.3 知乎App指标体系实操
  • 11、流量分析:如何分析数据波动
    • 11.1 背景
    • 11.2 渠道分析
      • 1.常见渠道及渠道分类
      • 2.渠道推广的整个过程
      • 3.渠道的关键指标及分析方法
    • 11.3 转化与价值分析
      • 1.漏斗分析
      • 2.功能模块分析
    • 11.4 流量波动逻辑性分析
      • 1.日活
      • 2.留存
  • 12、路径分析:用户的使用路径网络分析
    • 12.1 路径分析定义
    • 12.2 路径分析案例——以美团APP为例
    • 12.3 路径分析思考
  • 13、竞品分析:教你如何做竞品分析
  • 14、营销活动:日常运营活动的分析模板
  • 15、用户增长:用户增长的本质是什么
    • 15.1、用户增长模型
    • 15.2、国内用户增长现状
    • 15.3、增长案例解析
  • 16、问题定义和拆解:如何去定义问题,拆解问题
  • 17、数据获取和分析:常见的SQL技巧和分析方法
    • 17.1数据获取前期准备
    • 17.2 SQL提数常见问题
    • 17.3 常用的分析方法
      • 1.结构分析
      • 2.对比分析
      • 3.时间序列分析
      • 4.相关性分析
      • 5.机器学习
    • 17.4、总结:
  • 18、报告撰写:专题报告的完美标准化格式
    • 18.1、报告撰写的原则
    • 18.2、报告的组成部分
    • 18.3、报告点评示例
  • 19、A/B测试:AB测试的效果监控
    • 19.1、A/B测试介绍
      • 概念
      • 整体流程
      • 常见的两种A/B测试类型
    • 19.2、A/B测试注意事项
    • 19.3、A/B测试案例
  • 20、行业分析:行业分析及框架分析
  • 21、数仓:数据仓库的三种类型表
  • 22、用户研究:用户研究和数据分析的根本联系和区别
  • 23、时间管理:优秀的数据分析师如何做时间管理
  • 24、结束语:数据分析师职场提升的关键点

 

 

12、路径分析:用户的使用路径网络分析

12.1 路径分析定义

漏斗模型是非常经典的一种分析方法 ,但所有的漏斗都是人为假设的 ,也就是事前假设一条关键路径,事后看关键路径的转化数据

随着各类APP的功能模块、坑位越来越多,用户的行为越来越分散化 ,比如:很多APP不止有一个核心功能,可能有若干个核心功能
要在用户的所有操作行为中发现产品设计之初可能不知道、但非常有意思的用户前后行为-路径分析
路径分析是基于数据本身发现的,产品可能不太清楚,但是符合用户习惯的路径(世上本没有路,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路。

漏斗分析 :人为设定一条或者若干条漏斗。先有假设再数据验证 (先设计路)
路径分析:基于用户的所有行为,去挖掘出若干条重要的用户路径,通过优化界面交互让产品用起来更加流畅和符合用户习惯,产生更多价值 (不设计路,先让用户体验,走的人多为路径)先有数据再验证假设

日志介绍
路径分析实际上都是基于底层日志来做。用户在端内(APP内),所有的行为都是以表或者文件存储的 其中记录了用户最详细的行为信息,这就是日志。

日志分析步骤
1、筛选——筛选出重要功能(根据用户的量级来评判,找出功能,切入点)
2、日志关联——对筛选出的功能进行时间序列的排序(对于用户来说,一天有多个功能,功能的先后顺序是什么样子)
3、标准化及画图——让第二步更加可视化以及标准化
4、启发——看有没有比较有启发性的路径

12.2 路径分析案例——以美团APP为例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日志分析步骤
筛选结论:
1.“美食”“外卖”“搜索”三大功能:需要进一步看之后用户路径,这里就以美食为例
2.“附近”作为底部第二button ,存在什么问题?可以如何进一步优化?它的渗透率只有18%,比订单还低
3.“发现”作为底部第三button ,用户感知度太弱,如何定位该功能价值? 丝毫不怀疑可能产品想往内容这一块转,但是当前发现的渗透率只有3%
4.“订单”功能作为底部第四button,渗透率竟然有20%,表现很好,用户进来后干什么?如何进一步优化?
5.“我的”作为底部第五button ,有8%的渗透率,比较好奇用户进去后千啥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用户路径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2、附近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4、订单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12.3 路径分析思考

1、路径分析都是以功能点的时序整体分析为主,只有指标没有维度 ,而要想精细化运营,必须要进行维度拆分。如通过不同入口,通过桌面或是通知栏进来的用户,他们的路径分析差异在哪?这就涉及做逻辑分析的时候要进行维度拆解

2、对于有些APP,比如携程旅行、小猪短租 用户可能在今天打开APP后逛一会儿,然后就走了,过一周后再进来才下单 对于这种用户一天不连续路径,如何进行分析呢? 这是一个行业难题,没有很好地解决 无论是进行周期时间段的session 分析,还是短期画像的分析,效果都一般

3、PC端的路径分析和APP端的路径分析最大差异在哪,同时PC端有没有案例 。一定要去多体验一下美团APP,前面提到的美食功能的几个路径以及画图,还有附近、订单等

13、竞品分析:教你如何做竞品分析

 

竞品分析报告即对竞争对手进行有目的性的分析并形成建议的报告。

 

 

在产品生命周期中的不同阶段,应根据侧重点不同进行关键点分析。不同的报告类型,作用和目的不同。

 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 

二、竞品分析报告的意义

 

 

竞品分析报告不是单纯的数据堆砌,而是为了学习借鉴竞品优点、提供决策支持、以及获得趋势感知。

 

 

(1)取长补短

 

 

做产品规划时,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产品,可以学习对手的优势、避免对方的短板,尤其是产品功能与用户体验设计方面;

 

 

(2)决策参考

 

 

通过竞品分析,在制定产品战略、布局规划上为公司提供参考依据,找到公司产品合适的定位、空白的细分市场,以避开强大的竞争对手、进行差异化竞争;

 

 

(3)趋势感知

 

 

有效的竞品分析能够帮助公司发现行业政策变化、新技术创新、新竞争对手、新的颠覆性替代品出现等,这些因素对于一个产品是否能够成功有关键性的影响。

 

 

三、竞品分析步骤

 

 

竞品分析步骤大体上分为六个步骤:设定目标、选择竞品、确定分析维度、收集竞品信息、信息整理与分析、总结报告。

 

 

(1)设定目标

 

 

需要思考的问题:

 

 

l 为什么要做竞品分析?

l 希望为产品带来什么帮助?

l 自身产品面临的最大的问题与挑战是什么?

l 竞品分析目标是什么?

一般来说,在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分析目标(见下表所示)。

 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 

(2)选择竞品

 

 

需要思考的问题:

l 竞品名称、版本(型号)及选择理由是什么?

在选择竞品之前。可以先思考一下自己的关键要素:功能、业务、核心竞争力、目标用户等,以及分析的目的,根据这几点要素,再去选择与自己相似的产品作为竞品。避免凭直觉选择竞品,警惕“跨界杀手”,比如外卖跨界影响方便面的销售。竞品不是越多越好,选择竞品时,可以选择一两个行业内具有代表性的优质竞品,也可以选择正在处于上升期的、推广比较有亮点的竞品,取长补短,寻求差异。

 

对竞品的功能拆解,尽量细致,多层级的功能拆解,以便更全面了解竞品构成,避免遗漏。需要注意的是,相同类型的产品通常具有相似的功能和设计,它们是最基本的竞品。但为避免遗漏典型竞品,①可以寻找非核心功能相似的竞品:不同类型的产品的非核心功能,也可能与需要设计的产品相似,所以可以考虑一下“弱相关”产品。②自我对照:参照旧版本的产品,审视过去的优缺点,在产品原有的设计基础上进行修改,以满足需求。③参考类似属性的不同用户群体的对应产品,相似的产品的用户群体可能几乎没有交集,使得“竞品”不一定直接构成竞争,但满足类似的需求(海外品牌的“山寨”),设计师需要在设计时考虑这些本质相同的产品。

 

 

以下根据消费端类型提供筛选分析竞品的方式:

 

 

B端类型

 

①与销售团队沟通:销售是一线接触客户直面市场的人员,可能经常会反映“xx抢了我们的客户”,“客户在签约时还对比了xx产品”,“客户之前用的xx系统里面有我们没有的功能”……这意味着,这些提到的竞品是需要高度重视的,因为已经产生了直接的竞争——客户资源争夺。

 

 

②百度关键词搜索:一般企业都有一个自己的官网并对其旗下产品进行展示介绍,在百度上通过关键词搜索,就能找到不少竞品。这是最简单、最直接的方式。通过百度的广告结果进行搜索可能更精准,因为广告产品往往是竞品主力推广的产品。

 

 

C端类型

 

C端选择竞品的方式非常多,主要还是看消费者的选择。①在各大电商平台上搜索,看销量排行;②种草类/点评类平台上搜。

 

 

选择好竞品后,将竞品进行分层,一般分为直接竞争类、间接竞争类和潜在竞争类三种。

 

 

 

(3)确定分析维度

 

 

需要思考的问题:

 

 

l 从哪几个角度来分析竞品?

分析维度是为分析目标服务的,常见的分析维度有产品功能、价格、市场策略等,根据需求设定,不需要面面俱到。

①产品定位和目标客户

首先要确定竞品产品定位和目标客户,即企业是用什么样的产品来满足什么样的人群的需求。一般来说,竞品的目标用户要么是与自己完全一致,要么是有一部分重叠。

②产品、服务或业务流程

对竞品的产品和服务进行分析,可以分析竞品的价格、服务流程、业务流程等。在做竞品分析时,可以针对某一个产品,也可以是某一个平台,这取决于分析的目的。如果是做平台型竞品分析,要清楚的罗列出其平台上所有的产品和服务,以及他的业务流程是什么样的,分为哪些环节和步骤,这将对自身的产品设计有很大的帮助。

③盈利模式

盈利是商业的最终目的。无法产生盈利的产品对于一个公司来说,不能算好产品。了解竞品的盈利模式,有助于完善自身的产品商业模式。比如互联网行业,常见有买断制、订阅制、会员制、基础服务免费增值服务付费、广告收入……

④核心竞争力

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是决定在应对变革与激烈的外部竞争时,是否能够取胜于竞争对手的关键。这是竞品分析报告要着重分析的点。可从中看出对手的优势,从而寻找自身的差异化。

⑤客户体验和沟通

从可用性和用户体验两方面进行考量,去分析竞品的功能设计、外观设计、包括竞品有没有什么特色功能、品质保障和售后服务等。

⑥营销策略

通过竞品的市场营销策略,可以找出竞品的推广渠道、使用的营销手段,有助于自身在策划营销活动时取长补短。

此外,还可以了解一下品牌背书,即通过竞品是否有一些权威手段来赢得消费者的信任,比如一些权威机构的资质证书、一些评测机构的评级(手机类产品就常常晒跑分)。了解这些,可以考虑在后续的运营中是否需要加入权威信息。

(4)收集品方法

01 如何选择竞品?

做好竞品分析的第一步自然是要选择好竞品,如果竞品选不对,花再多功夫都是徒劳。那么该如何快速找到竞品呢?通常有以下几种方式:

1)通过搜索引擎寻找竞品

2)在应用市场、专业网站、行业调查报告中寻找竞品

3)通过调研收集竞品

4)电商平台搜索相关关键词寻找竞品

通过以上方式在列举出一部分竞品范围后,我们还需要对竞品进行分类,这样才能精准分析,有效产出。

所以要求我们要对自身产品有非常明确的了解和认知,包括:所处赛道、目标人群、核心功能等。然后将找到的竞品分为三类: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 

第一类:直接竞品

直接竞品是分析的重点,需要定期关注。这类竞品所处行业/赛道、目标用户、产品满足需求、产品核心功能都高度相似,通常找行业内排名TOP1-5即可。

例如:苹果手机和华为手机。

第二类:间接竞品

间接竞品选择行业内排名靠前的品牌,定期关注即可。这类竞品要么目标用户群体相似,但产品满足的需求不同;要么产品相似,但目标群体不同。

例如:淘宝和得物;农夫山泉和可口可乐。

第三类:潜在竞品

这类竞品通常是现在没有明显的竞争关系,但是未来有可能形成竞争的产品。我们可以选择排名靠前的,定期进行简单梳理即可。

我们在初步筛选出优质竞品后,就可以着手于具体的分析了。

 

02 竞品分析常用的方法和模型

对于不经常做竞品分析的人来说,往往不知道从哪里下手。下面推荐5种竞品分析方法,可以根据分析目的和场景择优选择。

1、表格比较法

适用场景:用户体验评估、功能分析

常用的一种分析方法,通过这种方法可以把不同竞品间的功能、配置、特性方面直观的比较出来,帮助深入了解竞品,并分析出自身的优势与劣势。

衍生的还有打勾比较法、评分比较法等。例如打勾比较法多用于了解与竞品之间的功能差异,为自己的产品是否加入这个功能规范做参考依据。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△打勾比较法

评分比较法多用于体验设计中,把竞品的数据依次排列,可以直观看到与竞品之间数据的差异。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 

2、矩阵分析法

适用场景:产品定位、市场机会

矩阵分析法是通过分析自己的产品与竞品的定位、功能、特点、问题等,明确自身定位及优势,帮助我们现有产品找到合理定位,梳理市场中存在的空白点。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 

这种方法需要确定2个关键竞争要素,分别做XY轴,然后把竞品放入对应的位置,再思考自身产品的定位。

例如上图中,对视频软件进行分析,选取了活波/严肃,尊贵/亲民两个方面的维度。

在严肃和亲民这个范围领域就是没有这个产品,企业可以考虑是否可以在战略层面上投入开发成本,开发这个空白领域的产品,抢占市场。

3、SWOT分析法

适用场景:企业战略分析、竞争对手分析

SWOT分析法也是竞品分析中常用的方法,主要是通过分析企业内部和外部存在的优势、劣势、机会和挑战来概括企业内外部研究结果的一种方法。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 

简单来说就是通过4个维度进行分析,得出结论,而这个结论带有一定决策性和预测性。

在进行分析时,可以在纸上划出4个区域,将与公司有关的优势、劣势、机会与威胁写下来。我列举了一些建立SWOT表时需要考虑的因素,以供参考(如下图)。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 

列举了所有因素之后,我们可以再深入进行分析,帮助企业把资源聚焦在强项和机会最多的地方,并让企业的整体战略变得清晰。

4、PEST分析法

适用场景:预测市场、宏观环境分析

PEST 分析法是对宏观环境进行分析,以便找到机会,认清威胁与挑战。所谓PEST,P是政治(politics),E是经济(economy),S是社会(society),T是技术(technology)。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 

在使用这种方法时,可以将4个要素分别写在4个格子格子中,尽可能多地罗列关键词填写入其中,最后投票选出得票较高的 3~5 个点子作为 PEST 分析的结果。

5、功能拆解法

适用场景:预估开发周期及成本、全面了解竞品功能

功能拆解就是用碎片化方法对竞品功能进行拆解,把竞品分解成一级功能、二级功能、三级功能甚至四级功能。

 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主要对竞品进行体验,获取竞争产品的功能,记录完整的使用过程,并对各项功能的具体内容进行备注说明,以便更全面地了解竞品的构成,避免遗漏。

当然,除了上面几种分析方法之外,还有很多方法和模型。我们也不必拘泥于方法和形式,根据自己的分析目的,选择最适合的即可。

 

 

(5)收集竞品信息

 

 

需要思考的问题:

 

l 打算从哪些渠道收集竞品信息?

 

l 有没有竞品信息快速全面搜集的方法/工具?

 

常见的竞品信息收集渠道:

 

 

①竞品公司官网

 

②竞品在社交媒体、视频媒体等上的官方账号

 

③第三方数据研究网站的行业分析报告

 

④财经媒体、行业媒体等发布的分析文章

 

⑤行业论坛

 

⑥体验对方产品、进行客服或技术咨询之类以获取想了解的信息(B端适用)

 

⑦寻找对方产品用户(核心用户、普通用户等)进行访谈等(比较费时费力,执行难度较高,但针对性强)

 

⑧电商网站/应用商店等平台上的产品的数据表现+版本迭代情况

 

⑨主流/行业网站上广告展示信息

 

⑩搜索引擎

 

……

 

 

在互联网时代,信息更迭速度快,信息繁杂,想要准确、全面、快速地收集到竞争对手的信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

 

 

可以使用识舆情监测系统这类专业的互联网信息收集工具,对竞争对手的产品、服务、市场以及上下游企业信息等项目进行24小时实时全网监测。同时该工具还可以针对竞争对手之间的网络声量、口碑进行对比分析,以及对营销活动效果进行分析评估,为企业提供对竞争对手竞争策略分析的全面数据,实现竞品的对比管理分析,如竞争对手将会有什么动作、企业应该采取哪些对策等,并还能自动生成相关的分析报告供企业决策参考。

 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 

(6)信息整理与分析

 

 

需要思考的问题:

 

 

l 与竞品相比,自身产品有哪些优点(可以结合分析维度)

 

l 与竞品相比自身产品有哪些缺点?

 

l 有哪些外部机会?

 

l 有哪些外部威胁?

 

 

比较常见的分析理论方法有STP理论(市场细分Market Segmenting、 目标市场Market Targeting、 市场定位Market Positioning)和SWOT(优势strengths、劣势weaknesses、机会opportunities、威胁threats)分析法。

 

 

在做竞品分析时,可以是某一个产品,也可以是某一个平台,如果分析后者,需要清楚的罗列出其平台上所有的产品或服务,以及他的业务流程是什么样的,分为哪些环节和步骤,这将对自身的产品设计有很大的帮助。

 

 

通过对从各种渠道收集到的信息进行整理,剔除伪信息,形成数据图表、进行统计对比,使用合适的分析方法,获得关键性结果。

 

 

(7)总结报告

 

 

需要思考的问题:

 

l 通过竞品分析,对自身产品有什么建议?

 

l 得出了哪些可行性的结论?

 

针对前面的工作进行总结,提炼重点、输出结论,提出可行性的建议,方便决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参考、评估和制定差异化的产品策略。

 

 

四、竞品分析报告文档的一般架构

 

 

竞品分析报告一般采用“总-分-总”的结构形式,文件格式根据自身需求,word、excel、ppt皆可。

 

 

报告先总述本次竞品分析的结论、然后分述各部分具体数据与结果、最后总结与下一步建议(报告的总结,下一步怎么做)。

 

 

总述包括竞品分析的背景、目的、目标、分析思路、报告目录、关键发现。

 

 

分述包括分析维度、介绍每个分析维度的具体分析过程与小结。

 

 

总结包括结论、对产品发展提出的建议、后续行动计划、附录等。

 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举报/反馈

 

14、营销活动:日常运营活动的分析模板

本课时内容分为三部分:

营销活动当前现状;

营销活动具体分析;

案例讲解——百度 APP。

营销活动当前现状

我之前在国企工作时,公司经常会做线上和线下活动,所以每天都会看到各种活动捷报。活动结束后,钱是花完了,真实用户数却没涨多少,大多数都被薅羊毛了。营销活动每年都会花很多钱,因此必须要找一个公正的第三方——数据分析师,来做这件事。而数据分析师既然要做,就一定要发挥出自己的专业性,大家都是罗列数字,为何你就是不一样,你的强大逻辑性在哪?

在这种背景下,我们看一下营销活动的运营人员现状。运营人员比较关注活动的三个维度:带来多少用户量的增长,拉来多少新增用户,外界传播量能覆盖多少人。而数据分析师只需在活动期间每天进行效果播报,活动后 1~2 周内产出活动报告即可。活动报告包括活动参与人数、拉新数、用户画像三部分内容。

数据分析师与营销活动运营人员相比,数据分析师的优势在于快和维度拆解性,劣势在于细节性。因为数据分析师在做分析时,只是开一个大树,在很多具体业务的细节上面,毕竟不是专门做营销活动出身,所以不是特别了解,也可能没去问,导致最后报告结论的解读可能多多少少有些问题。而对于营销活动人员来说,每过一段时间,就要搞各种活动,所以很清楚活动细节。

其实营销活动应该是一件长期的事件,不可能通过某一次活动就能够带来大量的用户增长,因此数据分析师在做这件事时,要保持以下特性。

分析的连贯性:在活动前、活动中、活动后都要进行分析。

分析的对比性:不要单看活动本身,活动要与活动之间对比,这样才能更好分析什么样的活动更适合产品本身。

分析的公正性:该怎么样就怎么样,拉新、促活、品牌的评判都应该有一套商定好的标准。

营销活动分析无非就两件事:活动效果评估(本活动和活动对比)和活动优化建议。活动之后要对活动进行复盘,那些做得不好,之后可以避免。

营销活动具体分析

第二部分,我们来看营销活动具体应该怎么分析?我们先理一理,实际上在做任何活动之前,活动运营方都花了很多心思。活动之前必然会出文案,找开发,然后跟外面的合作方进行研讨,所有的这一切都会发生得很早。因此分析师要想做好活动分析,在这个时候就要与活动运营方多沟通,知道活动整体是怎么回事。

比如,第一要了解是谁来开发,靠不靠谱?第二要知道活动形式及测试体验,文案可能存在哪些问题。第三要想好活动大概有哪些指标。这些都要提前想一想。

活动前好好准备——前 1~2 周

在活动前,要好好准备这几件事。

活动前和运营方商定本次活动的目标。一定要有目标,没有目标的运营不是一个好运营,没有目标的运营绝对不会使出 100% 的力气。这里能很好地培养你业务的敏感性。

活动前和研发沟通好埋点。不是每个研发都很靠谱,即使很靠谱也可能会犯错误。在埋点这件事上,分析师应该是主导地位,包括字段名、埋点位置、上报方式等。

提前搭建好指标体系和报表。一定要提前准备,活动前 1 天才发现问题,这样的情况太常见。

定好输出格式。要想好活动中、活动后每天输出哪些数据,什么形式展现,这些要与业务绑好。

正式活动前一定要好好地准备,对于一般中型的活动一般是提前 1~2 周。如果是大公司的活动,可能前一个月就要好好准备。像双 11 这种特大活动就不是前一个月才准备,可能在活动的前三个月,所有的数据分析师都在准备这件事了。

活动中好好观察——期间每一天,包括预热

其实正式活动,都有预热期,比如双 11 活动是 11 月 11 日,但 11 月 1 日起就已经很热闹了,甚至更早。所以在活动中,应注意以下事项。

观察第 1 天的数据,这个非常关键。详细看指标体系的报表数据,查看是否有异常。因为前期修改成本非常小,对于负责人的研发也很乐意去解决这件事。

观察 1~3 天数据,预估活动目标的完成度,活动目标在前期一定是确定好的,这里要看是否要做适当调整。

定时输出活动战报,每天早上输出,让所有人都知道情况。实际上管理层都有一个比较好的心法,就是早上看数据,你不要以为他在群里面没回,实际上都会看。在工作中真实情况可能真的只有运营人员自己知道数据,有一些数据很可能还藏着掖着。这里的数据要注意真实性,该怎么样就怎么样,要敢于暴露问题,这里问题不会很大,因为所有人的目标就是希望把这个活动做好。

活动 1 周后数据复盘,1 周后进行一次详细复盘,并同步给管理层,让更高视野的人来给建议。

活动后好好复盘——公正性

到活动后期,需要好好复盘,其中最关键的是公正性,比如以下几点。

复盘活动对大盘的影响,这件事实际上很难做,但也有解决方法,后续会讲到。

复盘活动的短期效果,目标完成度,参与人数、拉新、品牌传播指数。

复盘活动的长期效果,通过活动带来的长期用户数,而不是低价值用户数。

复盘活动存在的问题,包括产品设计和用户反馈。

前面三点都是说活动的一个效果,第四点是说活动要为下一次活动做一些优化,包括以后做一些类似的活动,我们也要避免同样错误的发生。这里面就包括产品设计,用户是不是反馈这个 Bug 太多?明明中奖了,最后还是没有奖品,等等。这些问题都要把它暴露出来,所有的这一切都尽量要在活动后 1~2 周之内输出,在这件事上要非常讲究实效性。

营销活动分析分为三部分内容,总结如下图所示。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第一次活动分享,数据分析师帮助运营人员做好并形成模板,后续让运营负责即可。活动是个非常个性化的活儿,分析师不应该投入太多时间。

案例讲解——百度 APP

活动介绍

最后我举个百度 APP 的活动案例,我们先看一下百度 APP 里面的活动,随便刷一下 feeds 流,发现有一个圣诞活动,点进去后发现是这样一个交互界面,如下图所示。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这个活动主要是中间这个按钮——“刷资讯继续找礼物”。你点击按钮后就会跳到另一个 feeds 流里面,然后用户点击某一天资讯之后,它可能就给你两三毛钱。观察活动界面基本情况如下。

拉新:右上角分享。

促活:刷资讯找礼物。

活动奖励:送现金+机票。

体验感受:功能非常简单,但文案写的太复杂。

活动日期:12月6日 - 12月25日。

活动指标体系搭建

由于活动的步骤较多,这里我就挑选一些比较关键的活动指标,来完成活动指标体系的搭建。前面课时有提到,在搭建活动指标体系的时候,不追求大而全,找到关键指标,然后按照用户的基础属性和行为属性拆解即可。

对于这个活动,它的关键指标,就是带来新增用户和活动参与用户,那么我们就针对这两个点,对新增用户数和活跃用户数进行拆解。拆解途径如下图所示。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新增用户数可以拆解为渠道和新增用户的消费数据两个维度。渠道指用户是通过哪个渠道进入活动页面,比如是通过微信、QQ、微博或其他渠道进入活动。假设这里我们就只看这两个维度,当然真实情况中肯定要看更多维度的详细数据,我们先暂且不说。

对于活跃用户数也可以拆分为两个维度,第一个维度是参与过程的漏斗数据,这个很关键,因为漏斗分析非常经典,就是老用户进入这个活动之后,他整个参与过程的一个漏斗数据怎么样。第二个维度是在入口这一块,分为闪屏、信息流、活动中心,要知道我们的活跃用户到底是通过哪个入口进来的,每个入口的漏斗数据如何。

这就完成了活动指标体系的搭建,当然你拆解的真实情况肯定比这个要复杂,不仅仅是这几块,一定要到具体案例里面去思考。同时一定要提前建好所有报表,然后跑测试数据,正常都会有测试数据,一定要让研发去给一些测试样本,活动之前一定要确认测试数据没有问题。

活动后复盘—绝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

活动后的复盘我来详细说一下,活动复盘绝对不是简单的数字罗列,总结如下图所示。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圣诞活动复盘我们分为三部分,第一个是短期贡献,第二个是长期贡献,第三个是活动优化。

1. 短期贡献

新增 NU:我们看新增用户数 NU、大盘 DAU 的波动对大盘的影响。

大盘 DAU:对于大盘 DAU ,因为有诸多的变量,所以活动对于大盘的影响很难评估。这里面我给出几个点。

第一是参与活动 UV,有多少人参加了这个活动。

第二是活动首次 UV,有多少用户是首次打开 APP 就进入了你这个活动,那这些用户绝对是你这个活动带来的,没有争议。

第三就是大盘的日环比以及周同比,因为大盘的日环比可以看出大盘本身的波动情况,周同比能评估对大盘的一个影响。

低活用户:低活用户代表你通过这个活动把多少低活跃的用户拉成高活跃用户,这个就很关键。比如说把一些沉默用户、消费频次非常低的用户拉起来了,这就很有价值。

2. 长期贡献

新增留存/上线率:指我们带来的新增用户,后期的留存以及上线率如何。这里一般看七天,因为你不能计算太长时间,所以活动结束后,新增用户的 7 日留存是多少。

低活留存/上线率:指低活用户的留存以及上线率是多少,在长期贡献没有一套固定的评判标准,所有的标准就是按照你自己对业务的理解以及你正确的逻辑性。

3. 活动优化

活动主漏斗数据:活动一层一层漏斗的数据怎么样?

活动功能模块渗透率:活动各个功能模块低渗透率怎么样?

用户反馈:用户反馈是为后面活动做准备,收集整理复盘,避免踩坑即可。

活动后复盘—总结

这就是活动后的整体复盘,我们看了一下短期贡献、长期贡献以及活动优化。下面我整体总结下活动的整体复盘,其中我也会补充一些其他点,如下所述。

如果活动涉及收入和品牌传播(百度指数、微博指数),也要加入复盘;

可以用同比、环比来衡量对大盘 DAU 的贡献,同一拨用户前后对比其实不太好说明问题;

新增、首次、低活带动这三个指标,可以较好评判活动的价值;

对于拉来的新增用户和低活用户,更重要的是这部分用户的后续留存;

一定要把活动与活动间的数据进行对比,这更能说明问题,哪个活动好不好一目了然;

一定要思考每次活动的本质和意义,比如某个活动本身就不针对拉新,然后新用户参与了,你能说是你带来的吗?肯定不能;

如果是公司 S(最高)级的活动,数据分析师要看实时数据,无论是资源还是精力,都要重点投入;

一定要敢于暴露问题,数据分析师把已知的事实告知自己的上级,并邮件同步给活动运营的负责人;

凡是涉及活动使用金额时,分析师最好不要自己出数,让业务方给,工作中一定要自己做的话,记得邮件同步说明情况。

最后给你留一个思考题——你们公司是如何衡量活动对大盘跌逾的贡献?

 

15、用户增长:用户增长的本质是什么

15.1、用户增长模型

AARRR模型-比较适合拉新的模型
获取(Acquistion),激活(Activation),留存(Retention),变现(Revenue),推荐(Referral)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先把产品打磨好,运营服务好,然后在留存的基础上进行变现,挣钱后再投入到渠道去拉新,更加靠谱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首先考虑变现
产品能带来多少收入,净利润是多少
随着资本越来越理性,普遍会从流量思维切换到ROI思维。

工作中很多人做产品或者做数据分析时,都会看网上的模型
一直都在往某一套模型上去套,最后效果也不是很好
建议不要纠结模型,不要指望通过数据分析突然找到一个很厉害增长点,带来大量用户增长
有大腿可以抱,一定要坚决抱大腿

15.2、国内用户增长现状

书籍:《增长黑客》、《增长黑客实战》、《引爆用户增长》
大会:growingio大会

看似很管用,但落地很难,导致用户增长效果不好的方法
魔法数字
假设一个用户阅读篇数超过3篇,留存将大大提升
基于这个数据,产品就会想让所有用户阅读篇数超过3篇,这个结论没有问题,但是在落地时却非常困难 因为这本身是用户的一种很主动的行为,单独让阅读篇数小于3篇的人多阅读,本身就非常难
如果做一些活动让他们多去做一些其他行为,到后来你会发现这些用户会流失

优化渠道结构来提升新增用户留存
数据分析师想要优化渠道结构,也很难
因为用户量大、质量高的渠道总是有限,其实渠道人员在开始的时候就一直在想这件事 并且渠道链路非常长,很多因素控制不了,反馈周期也需要很久。
如果真的想通过渠道提升新用户留存,最直接的方法就是把低质渠道给砍掉。

流失用户召回
经常看到很多人进行流失用户分析,然后通过一些手段召回
因为召回的手段很有限,除了Push也没有其他手段,Push还经常被用户吐槽
与其把精力放在召回,不如放在分析用户流失原因上

两种用户增长思维的指标:
北极星指标一定要找到最核心的指标
做产品时,北极星指标一定要找对,找到后需对北极星指标进行拆解 拆解后的指标需与每个团队的KPI挂钩
如果每个人都能够知道自己做的每件事是正向还是负向,那KPI完成程度就会很直观

A/B测试:目的是公正性和快速反馈性
A/B测试有两个原则:
1.要基于数据分析来做A/B测试
2.A/B测试不只是看结果数据,还要看过程数据,排坑是第一步

15.3、增长案例解析

《增长黑客》两篇干货
1、结合Uber和摩拜的实战经验,总结用户增长怎么做?
2、滴滴用戶增长的逻辑

新用户注册流程里,我们用Growing .io看每个页面的流失漏斗。看明白 以后,决定砍掉了引导页,把之前四步的手机验证、押金、身份证、邀请改 成三步。押金放在身份证验证之前是一个非常妙的设计:对用户来说,几百块押金都交了,隐私还算啥?所以这一步转化率非常高。
刚才说的都是已经安装好app的情况。放在实际的使用场景来看,转化率影响更大的步骤是下载安装。都在户外,流量不富裕,看到跳转Fapp store,很 多人就关闭了页面。于是摩拜第一个做出了微信小程序,并且在小程序里复 刻了改版的新用户流程,转化率进一步飙升。这个渠道有多夸张呢?有半年 的时间里,腾讯告诉我们,小程序上所有量超过50%来自摩拜。

结合方法论,分析总结如下
1、其实通过漏斗模型很容易发现引导页问题
2、身份证和押金的前后顺序是产品设计层面,本质上就是A/B测试
3、转化率漏斗实际上很长,同时还要做各种维度拆解

留存和活跃

增长是透明的,也是保密的
对于一款产品来说,找到自己产品的增长方法论才是内功
这就需要对产品非常了解,而不是靠奇技淫巧

总结:
1、不要玩概念,要独立思考和辩证性思维
2、与其关注别人,不如多研究用户数据
3、学习他人的优点,套用到自己身上来
4、分析师要多看产品、运营的书,所有的分析增长都要靠产品、运营闭环
5、只有成体系才是可传播、可继承的

 

学习资料见知识星球。

以上就是今天要分享的技巧,你学会了吗?若有什么问题,欢迎在下方留言。

快来试试吧,小琥 my21ke007。获取 1000个免费 Excel模板福利​​​​!

更多技巧, www.excelbook.cn

欢迎 加入 零售创新 知识星球,知识星球主要以数据分析、报告分享、数据工具讨论为主;

数据分析思维与实战(三)!

你将获得:

1、价值上万元的专业的PPT报告模板。

2、专业案例分析和解读笔记。

3、实用的Excel、Word、PPT技巧。

4、VIP讨论群,共享资源。

5、优惠的会员商品。

6、一次付费只需99元,即可下载本站文章涉及的文件和软件。

  • 我的微信
  • weinxin
  • 我的知识星球
  • weinxin

发表评论

:?: :razz: :sad: :evil: :!: :smile: :oops: :grin: :eek: :shock: :???: :cool: :lol: :mad: :twisted: :roll: :wink: :idea: :arrow: :neutral: :cry: :mrgreen: